如画的水乡,如画的同里

Filed Under 旅行游记 By 旅行者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961.html

江苏有个好去处,“比江南还江南,比苏州还苏州”,这地方叫同里。

江南人是不相信有天堂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就生活在天堂之中。天堂镶在云气中,江南嵌在碧水里;天堂祥气淼淼,江南灵气飘飘;天堂彩虹凌驾,江南横桥卧波……

江南的美,是一种意境美,是一种超脱美,是一种比邻天国的歌韵之美。这种美,是说不尽道不完的。
同里,竟美逾江南,胜逾苏州,不可不游。2月11日(正月初三)上午,阳光明媚,我与太太相携,欣然游访了一趟同里。

同里,宛如一幅真实的山水画。人们常说:天下美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同里却是“九分美景一分打扮”。这儿,古园小桥流水,风情婉约灵秀。身入其中,令人有晕然陶醉之感:满眼的素雅清新,满鼻的花香宜人,满心的恬淡祥和,满耳的吴侬软语……随手一抓,仿佛也能捏住一大把厚重的文化积淀来。

陶渊明在他的《归园田居》中写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就是我此刻心情的写照。游在同里,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描述的“一见面就产生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奇怪心愿”的地方,就霎时掠上心头。

因在新春佳节期间,同里古镇上繁花似锦,花灯簇拥,乐舞展演,挂着红灯笼和中国结的小舟轻荡,给艳阳下的古镇增添了许多喜庆热闹的过年氛围。

同里最著名的景点是“一园、两堂、三桥”。

一园,是江南经典名园退思园,是同里的标志,现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座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的古建筑,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兵备道的私家住宅。园主任兰生官场失意,落职回乡后建了这座占地近十亩的宅园。取名“退思”,取《左传》中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此园虽为人作,有如天开,尽得造化之妙。园内布局奇特,移步换景,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一应俱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此园受地形所限,贴水而建,且独辟蹊径为横向伸展,达到一旱一水,意趣各一的特殊技艺和艺术效果。园中的“菰雨生凉”轩底,设计了三条水道,池水循环,形成天然的降温设施,真是“生凉”有方。园中的“眼云亭”峭立山岭,凌云飞檐,为山亭制作之特。园内其他如榄胜阁、灵壁石等贴近自然的景状风光,也让我心里荡起一波又一波的惊叹。

匆匆徜徉在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之间,蜿蜒的小路一直延伸进去,“庭院深深深几许”,总让我感到一种幽幽的久远的神秘气氛在里面流淌。

“小园香径独徘徊”,“窈窕通幽一径长”。那花格棱窗里仿佛传出深闺小姐怀春的喜悦和倾言;那窗帘卷的后面,也仿佛有身着丝绸贴身小袄,眉宇间凝着愁绪,暗叹命运不能自已的姨太,在那隐隐地低泣……

同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宋代以来,这儿出过状元一名,进士四十二名。南宋诗人叶茵、明代画家王宠、清朝军机大臣桂芳、辛亥革命著名人物陈去病、近代文学家范烟桥等,均是同里人。

见我在园、堂中流连忘返,太太讥笑道:你当兵从警的,一介武夫,在这伤春悲秋的干啥?难不成想当那第四十三位进士不成?

遂与太太去逛“三桥”。

江南的桥,似乎骨子里就传承着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飘荡着一股灵气。倘若说江南是有生命的,那便是水的灵动;倘若说江南是有灵魂的,那桥便是她的魂儿。同里水乡的美,我以为最为集中的就是伫立于镇中心十字形小河上的那三座桥了。

三桥是指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它是江南的众桥之宝。“三桥”既小巧玲珑又古朴典雅,远远看去像三尊精雕细刻的弯弯石雕,横跨于青水碧波之上,掩映于一抹绿树丛中。

走近“三桥”,脑海里泛出一首歌谣:“灯影浆声里,天尤寒,水尤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浆声里,何处是江南?”自然,眼前的繁茂喜庆之景象,与歌谣里的意境已物是人非,大相径庭了。

同里人非常看重“走三桥”。他们把太平、吉利、长庆三座桥看作是消灾避难、吉祥幸福的象征,把一种祈求幸运平安健康求富的心情用一句美好的谚语表达出来:“走过太平桥,一年四季身体好;走过吉利桥,生意兴隆步步高;走过长庆桥,青春长驻永不老。”故,“走三桥”这个古老的民间风俗,数百年来一直被沿袭至今。

但凡镇里姑娘出嫁、小伙子娶亲,要吹着喇叭、敲着锣鼓,双双对对地走过“三桥”,取“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恩恩爱爱,夫妻和睦,白头偕老”之意。老人恰逢六十岁生日时,是日午宴后也定要走走这“三桥”,谓可增寿添福,寿比南山。

我们见镇上一户人家抱着一个像是满月或是过百日的婴儿,喜孜孜地同走“三桥”。听当地人说,镇上人现在凡逢考上大学的、当兵的、外出觅工的、出远门的等,都要到“三桥”走走;外地亦有不少新婚夫妻专程来这走“三桥”,像是到安徽黄山去结“连心锁”似的。可见,人们对走“三桥”的美好寄托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我和太太也挤在这密密匝匝的人群中,相依相偎地走在“三桥”上。太太扬着通红的脸对我说:这是对我俩二十多年来相濡以沫的公证,是对我们夫妻俩执手偕老的宣誓哦。我哼唱着: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太太不满地说,嘻皮笑脸地唱啥?走“三桥”要真心诚心,你要说出来。我俯在太太耳边大声喊道:我爱你,就像鼠标爱键盘,就像老鼠爱大米……太太笑言:乱七八糟地说些啥呀?

放眼望去,“三桥”上满是浓浓的爱意。

已过中午,我腹中饥肠辘辘,拉着太太吕家民居用餐。这是一家非常有名民居客栈.台湾的电视台和中央2套都有提到过,坐在小河边一眼望去,载满游人的小舟,在河中穿梭,船娘摇橹欸乃声声;河岸浸透绿意,诠释着“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之诗意。

耳畔忽传来一串美轮美奂的歌声。循声望去,那是一座小桥边,有四位古镇少女在一支六人乐队的伴奏下,唱出类似苏州评弹的歌声。歌中唱道:“送哥送到河塘边,荷花出水朵朵鲜,池水碧绿,荷叶田田,荷花落瓣,结成篷莲。哥哥哟,早来三天尝嫩藕呀,迟来三天啃老莲……”这婉欸缱绻的歌声似鸟鸣,似蝉啼,似风掌推搡涟漪,其音忽高忽低,感动得树上的小鸟一时飞起,一时又悠悠地飘落。我和太太静静地聆听,沉浸其中,思绪飞扬,好久才回过味来。

我们点了同里美食黄咸菜肉丝、水面筋炖草鸡、三丝鱼卷、酒酿饼、青团子及据称是朝廷贡品的闵饼等,并要了瓶杨梅女儿红。菜和食品自然是香气四溢,美味可口,吃后唇齿留香。但杨梅女儿红却有粉红、玫瑰红、小桃红、橙红等,一瓶瓶的度数与风味各不相同。这颜色各异的女儿红,像爱穿红妆的江南女孩,妩媚而又多情的模样,极令人怜爱。我酒量不及太太,喝了三四杯后,余下均由太太灌了个底朝天。没想到这女儿红酒,后劲颇大,让我有点头晕,摇摇晃晃。太太却似滴酒未沾的样子,搀扶我下楼。我们和其他游人一道,去欣赏其他几座名桥。

在同里,桥龄最长、最古老的一座桥叫“思本桥”。它建于南宋年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最小的一座桥要数“独步桥”。座落在环翠山庄的荷花池上。此桥桥面不满二米,桥宽不足一米,两人相遇,须侧身而过。其袖珍精巧,堪称一绝。另一座建于明正德元年的小东溪桥的两侧有一幅十分引人注目的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道出同里从古至今乃厚教重学之地,令人额手称颂。我微醉地想把这副对联抄下来,太太让我站在桥的两侧,用摄像机录得甚是清晰。

依我看来,同里的民居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些脊角高翘、青砖黛瓦的老房子,那过街楼、走马楼、明瓦窗及砖雕门楼,让谁看了都会发一番思古之幽情。这些民居多是临河而建,枕河而居。尤其是那伸向河面的小阁楼,真有“小阁水中央,四顾临天地”之韵味。见一女娘取水,只把吊桶伸向窗外放入河中即可,其风情摇曳,令人羡煞。

在同里古街穿行,觉得这儿处处透着古雅,透着沉稳,没有满街浮躁的吆喝声,更没有强买强卖旅游品的情况。古镇人心态从容随意,一派平和淡定的景象。难怪都市人来此,大都有身心得到彻底放松的调息之感。难怪我们夫妇来到这里,也有一种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几欲出世之慨。

告别同里,已是夕阳西下。河水波光粼粼,白色的石拱桥被夕阳染成了金黄色,一切都是那么主次分明动静有序错落有致;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柔美回旋缠绕于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之中。

恍惚间,我感觉到春风来了,绿上枝头;花儿开了,绚丽多姿。这红绿相映,牵牵连连之美色美景,令人目眩神摇……

原文出自:
携程网论坛 作者:飞歌

相关链接:
苏州旅游景点   同里旅游景点

友情链接:
江苏旅游网   南京旅游网 

固定链接  |  归类:旅行游记  |   发布于:2006-04-10 03:41:24

上一页:成都居民因私出境申请须知

下一页:九寨沟生态遭遇破坏 专家称其20年后可能消失-ZT

Comment

  1. By 三峡游船 on 2010-11-18 14:37:57
    位于太湖之畔的同里古镇,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素有“东方威尼斯”之誉,具有浓厚的自然和人文气息。江南水乡,气候宜人,四季景色各领风骚。一起去同里领略古镇水乡的宁静秀美吧。

Post a Comment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