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伪节日的天堂?

Filed Under 精彩网摘 By 旅行者
Posted on 本文最后更新于
From links http://www.mjjq.com/blog/archives/602.html

  “农场里牛妈妈问鸡妈妈,为什么我生小牛累得要命,你生完蛋却还咯咯地叫呢?鸡妈妈说,因为生蛋(圣诞)快乐呀!” 

11月22日,韩国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将中国大陆形容成“伪节日的天堂”。“伪节日”这个名词在中国使用的频率并不高。相比于伪书、伪名牌、伪建筑、假文凭、注水肉和假奶粉等在中国种种之“伪”,“伪节日”这个词似乎并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而事实上“伪节日”之风早已刮遍中华大地,而且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伪节日”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没有传统渊源,而为某种特定的目的“人造”的节日。“事实上伪节日的含义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人为生造的,这是形式和内涵具伪的节日,”首都师范大学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汪龙麟教授说,“另一个是形式不伪,如西方的圣诞节,是真正的节日,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没有几个人关注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所以说这也应该算是一种伪节日。”

  洋节日一条腿的舞者?

  “农场里牛妈妈问鸡妈妈,为什么我生小牛累得要命,你生完蛋却还咯咯地叫呢?鸡妈妈说,因为生蛋(圣诞)快乐呀!”

  这个笑话相信许多人并不陌生,它曾经以短信的形式在圣诞节广为流传。2005年圣诞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热衷于过“洋节”的人已经开始在着手准备“平安夜”的狂欢计划,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了解圣诞节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和全世界的基督徒一起享受节日的快乐。

  据媒体调查,在中国大城市中有50%以上的人选择过圣诞节。著名翻译家曾胡说:“西方的节日在中国没有文化基础。因为西方的文化体系和宗教体系与中国截然不同,而西方的节日几乎都是建立在这两大基础之上,不了解西方的文化,对西方的节日自然也理解不了。而对一个自己根本就不了解的节日大过特过是很可笑的。”

  基督教义说:“孩子,只要你悔改自己的罪,相信他(基督耶稣),接受他做你个人的救主,你的罪就被赦免了,你与上帝就恢复了那起初和睦的关系,你就得了永远的生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肥沃的生存土壤的西方传统节日,它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决不是那些将圣诞节简单的理解成到酒店吃上一顿,看场新的贺岁电影,或是到教堂聆听一下美妙的宗教音乐的“伪节日”的拥趸们能够感知的。

  圣诞节只是一个开始,在此之后还有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一个又一个的洋节日给了中国人一个又一个寻欢作乐的借口。而那种“有节日,无文化”的伪节日心态也就跟着不断地蔓延开来。

  对此,有人解释说:“人们过洋节是因为它带给日日忙碌的人们的一点温情,情人节不一定要买玫瑰,巧克力,它只不过是提醒你别忘了你的情人。三八妇女节提醒你们要关爱和自己一样为了这个家奔波一年的母亲或妻子。母亲节是在提醒你,你的母亲在今年又老了一岁……总之,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淡漠的今天,能够快乐地过上一天就过一天,为什么还要费心的给这份快乐注上国籍呢?”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伪节日”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这恰恰是国人“实用”精神的最佳注脚。

  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教授指出:“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自然会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

  而一个没有内涵的节日,就如同一个用一条腿跳舞的舞者,无论他的舞姿多么轻妙优美,仍然会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怪异。

  传统节日只有在边缘徘徊的份儿?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曾撰文道:“在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和的影响下,以及在洋节日的冲击下,传统节日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所展示的文化内涵,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和社会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和同质化倾向严重,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社会功能也越发单一了。”

  传统节日目前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商家的“卖”和普通人的“玩”的心态的包围下,那些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老节日的文化味道越来越淡,春节成了送礼节、清明节成了烧纸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而七夕节、盂兰盆节、花朝节(百花生日)、腊八节这些节日更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陶立璠教授说: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是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农业文化的色彩。包含着人们很纯真的信仰,当节日没有了文化阐释的时候,人们渐渐的就忘掉了,一代比一代更淡忘了。

  一百年前,中国人并不热衷过洋节,当时的中国虽然积贫积弱,但是仍然对自己的“强势文化”抱有相当程度的自信。因为在过去的三千年里,中国始终是“文化核心俱乐部”的成员,世界上只有少数的几个国家有资格成为这家俱乐部的成员之一。这使中国保持了数千年的超级强大。但是最近的两百年,以希腊罗马文明为基础,以基督教精神为纽带的欧美文化的迅速崛起,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加上中国自己人为的破坏,最终使传统文化到了亟需拯救的边缘。

  一位大学生曾经感叹道:“有时觉得我们真的还有传统文化吗?我们只留下了传统,把文化都丢了。至于过节,我觉得只要自己喜欢,不必要去计较西方还是东方,找到一个理由麻痹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在衰落,作为传统文化一个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不可能独善其身,其衰落似乎是难以避免的。

  而一个失去了文化内涵上的传承,只保留了基本形式的节日是否还可以算是真正的“节日”?也许有一天,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否也会沦为“伪节日”?

  人造节鱼目混珠?

  辣椒节、大蒜节、王八节、板栗节、裤子节、猪王节、葵花节、双胞胎节、啤酒节、豆腐节……这些稀奇古怪,令人啼笑皆非的伪节日却令各个地方官员乐此不疲。

  这些伪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也就是所谓的“节日搭台,经济唱戏”。但是这种根本不考虑投资环境的节日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给地方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如此,伪节日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学者张柠说:“今天,我们见到的都是一些伪节日,一些为权势立碑的、邀功请赏的、给结党营私以籍口的伪节日。伪节日在形态上与节日相似,也有吃喝玩乐,但它不过是某种外在权威的点缀物。”

  汪龙麟教授告诉记者:“从历史角度看,凡是由政府推动的节日都难以流传下来。古代皇帝的生日是法定的节日。但是王朝灭亡,节日也就跟着消亡。因此,并不是受众越多就越‘真’。而是应该看是否具备恒久性、普遍性和实用性。”

  纵观世界,那种充满热情、经久不衰的节日往往是民间自发参与的。没有民间基础的节日最终只能成为乌烟瘴气的做秀。

  汪龙麟教授说:“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没有行政上的干预,这种伪节日恐怕不会很快消失,尽快制定相关的法规,如为节日立法,或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来源:财富时报 作者:陶嘉呈

固定链接  |  归类:精彩网摘  |   发布于:2005-12-23 02:54:34

上一页:奖励游,许你一次VIP旅程

下一页:摄影图片:自然风光图片[10P]

Comment


Post a Comment

(必填)

(必填) (不会被公开)

验证码